1.桂林七星公园石刻?

2.浙江有哪些名人古墓特别值得去?

3.东钱湖必看景点介绍

4.道场山万寿禅寺与多宝塔:也许是湖州最耐游的景点

南宋石刻公园开放时间,南宋石刻公园有哪些人墓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

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主管岳麓书院教事,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基本介绍 本名 :张栻 别称 :南轩先生,张宣公 字号 :字敬夫,号南轩 所处时代 :南宋 民族族群 :汉 出生地 :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 出生时间 :1133年9月15日 去世时间 :1180年3月22日 主要作品 :《张南轩公全集》《南轩文集》 主要成就 :创办城南书院,与朱熹、吕祖谦合称“东南三贤” 人物生平,受学父长,拜师胡宏,发展理学,思想成熟,教化西南,主要成就,教育思想,知行关系,理学思想,人物评价,总体评价,历代评价,个人著作,主要著作,其他著作,后世纪念,雕塑作品,张浚,张栻墓, 人物生平 受学父长 张栻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其一世祖张九皋,是唐朝宰相张九龄之弟,曾任唐岭南节度使,由韶州曲江(今属广东)迁长安。传至八世祖张璘,任国子祭酒,随唐僖宗入蜀,由长安徙成都。十世祖张文矩,封沂国公,即为张栻高祖,早逝,夫人杨氏携子由成都徙绵竹,张家遂为绵竹人。曾祖张弦,封冀国公,至和元年(1054)知雷州。祖张咸,封雍国公,任宣德郎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父张浚。传至张栻为十四代。 张栻 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张栻出生于四川阆中。时张浚在绍兴元年(1131年)率吴玠、吴璘大败金军于和尚原之后,于第二年(1132年)奏迎太夫人即张浚母由绵竹家乡来阆中军中奉养,其妻也随太夫人前往,绍兴三年(1133年)张栻即降生于阆中。 绍兴七年(1137年)张浚落职,以朝奉大夫秘书少监分司西京永州居住,绍兴八年(1138年)二月,张栻六岁,随父至永州(今湖南零陵)居住。张栻在答友人陈平甫的信中自述说:“我从小跟着父亲来南方,辗转三十多年,因此虽然是蜀人但没有与蜀地的人相处过”(《南轩文集》卷二十六)。张栻从小在家庭受到张浚亲自教授孔子儒家忠孝仁义的教育。 绍兴十六(1146年),张栻十四岁,张浚谪居连州(今广东连县),张栻随父居连州,从王大宝游学。王大宝,字元龟,潮州海阳(今广东潮安)人,曾知连州,后召为礼部尚书。张浚贬官至连州居住时,即令张栻从之学。此时,张浚又亲自教授张栻《周易》。 绍兴二十年(1150年)至绍兴三十年(1160年),张栻十八至二十八岁,随父移居永州。这段时间,张栻主要是从父学习儒家仁义之道,并受到二程理学思想的薰陶。其间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张栻祖母逝世,张栻随张浚护丧归葬于四川绵竹故里。后返永州。 拜师胡宏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张栻二十七岁,辑录孔子大弟子颜渊的言行作《希颜录》上下篇,图以颜渊为楷模,致知力行,求得孔子之道。并于是年闻五峰先生胡宏在衡山传程颢、程颐之学,遂去信求教质疑。 胡宏(1105年--1161年)字仁仲,崇安(今属福建)人,南宋著名理学家,师事二程门人杨时及侯仲良,是二程的再传弟子。以父(胡安国)荫补右承务郎。力主抗金,不与秦桧交往,隐居湖南衡山二十余年。是宋代理学中“开湖湘之学统”的人物。其哲学以性、道为最高范畴。著作有《知言》、《五峰集》等。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张栻二十九岁,前往衡山拜见胡宏为师,问河南程氏学。张栻后来说:“开始时听到五峰先生的名字后,看到他的讲话而真的是心悦诚服,经常写信求教答疑。辛巳年(1161年)才利用机会见到先生。先生看着我愚笨而教的,之所以长善救失,大概有在语言之外的人。但是只得到一次相见,之后先生便去世。”(《南轩文集》卷二十六,《答陈平甫》)胡宏接受张栻为弟子后,即向他传授孔子仁义之旨和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对张栻的学问十分欣赏。他在给孙正孺的信中说:“敬夫(张栻)特意来访,(我们)一见面就好像旧交相见,说话语气契合,真是天下的英才啊。(我)看到他心中有正气,日进不息,而且不可以用浅气量的。(我们)学派之门,后继有人,真是幸事啊"(《五峰集》卷二)张栻拜胡宏为师,时间虽较短,但胡宏对张栻理学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胡宏在接纳张栻为弟子的当年即去世。是年张浚奉旨自便,于是到潭州(今湖南长沙),遂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张栻这时亦随父居潭州城南之妙高峰,筑城南书院,以教来学者。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张栻三十一岁,以荫补官,避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这时孝宗新即位,张浚被任为枢密使,开府治戎,率师北伐。张栻以年少周旋于幕府之中,内赞密谋,以参庶务。在此之前,张栻始见得宋孝宗。他曾进言说:“陛下上念及国家的仇恨和耻辱,下怜悯中原之地遭受涂炭,心中警惊想着有所振作。我认为这种心思的萌发就是因为天理的存在。希望陛下更进一步内省俯察研习古事亲近贤人来自相辅助,不要使它稍有止息。那么当今的功业一定能够成就而因循守旧的弊端就可以革除了。”(《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九,《左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这是宣传理学的思想,企图对皇帝有所影响,孝宗对张栻的见解感到惊叹,于是始定君臣之契。这也是张栻从政的开始。同年,张栻与朱熹首次相见。 隆兴二年(1164年),张栻三十二岁,张浚因北伐失利被免职,行至江西余干去世。朝廷内主和派又占上风。张浚乃上疏反对罢兵言和,主张专务自强,虽折不挠,坚持抗战,恢复中原。结果上疏没有承到皇帝面前,不报。张浚逝世后,张栻护丧归潭州,乘舟行至豫章(今江西南昌),朱熹登舟哭之,从豫章上船,送至丰城下船,朱熹与张栻作三日谈。这是两位理学家的第二次会面。朱熹后来回忆说:“九月二十日到豫章,等到张魏公(张浚)的船来而上船吊唁,从豫章送到丰城,船上与张栻聊了三天,他天资很聪颖,对学问的认识很正确。”(《朱文公续集》卷五,《答罗参议》)两的重晤,张栻给朱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两人不断书信往来,交流学术,相互之间的书信,收入两人文集的,就达一百数十件之多。是年十一月,张栻葬其父张浚于衡山下宁乡沩山。 发展理学 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张栻三十三岁,居父丧。这年湖南郴州爆发了李金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连破郴州、桂阳两城,南宋朝廷为之惊慌。立即从前线调兵,并派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刘珙前往清剿。刘珙向张栻问破起义军之策,张栻为之出谋,辅佐刘珙镇压了这次农民起义。 张栻头像 乾道二年(1166年),张栻三十四岁。刘珙在镇压李金起义之后,即在潭州重修岳麓书院,于乾道二年完全建成。刘珙对张栻的学问一向敬佩,请张栻主教岳麓书院。张栻对刘珙重修书院之举极为称赞,作《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至此,张栻来往于湘江两岸的城南、岳麓两书院讲学授徒,传道授业。书院办学的宗旨是宣传理学的思想、反对功名利禄之学,并在继承胡宏学统的同时,开展学术交流和探讨,从而形成和确立了具有自己学术特点的湖湘学派。张栻办学的规模已远远超过当年胡宏主持的碧泉书院,这样,湖南学派的重心从衡山转移到了长沙。张栻讲学授徒的活动与宋初以来,社会矛盾尖锐突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提倡儒学,宣扬三钢五常思想分不开。当时书院林立,人才辈出,各理学大师都创办或主持书院讲学,促进了宋学的发展和理学各派的形成。南宋时期,湖南文化发展,人才之盛,实与张栻讲学于岳麓、城南两书院分不开。黄宗羲评价说:“湖南一派,在当时为最盛。”(《宋元学案·南轩学案》)这说明张栻讲学授徒,确立湖湘学派的影响之大。同年,张栻著《诸葛忠武侯传》成。 乾道三年(1167年),张栻三十五岁,主讲岳麓、城南两书院。著名理学家、闽学代表人物朱熹闻张栻得衡山胡宏之学,并在长沙讲学授徒。由其弟子范念德、林用中陪同,从福建崇安启程来到长沙,与张栻“会友讲学”,并展开学术辩论。这是两人的第三次会面。朱熹抵达长沙时,受到张栻的热情款待。朱,张两人在一起讨论了《中庸》的已发、未发和察识、涵养之序以及太极、仁等理学的重大理论问题,相互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是宋代理学中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和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学术观点的辩论。朱、张两人的学术观点产生某些分歧,以至展开较大的争论。这次辩学,以朱熹大体上接受张栻的观点而告结束。但事后不久,朱熹又提出新的疑问,否定了张栻的观点。两人的辩学和相互影响,开创了书院自由讲学的新风,对于加强各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学术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次张栻、朱熹的“潭州嘉会”共两个月的时间,两人相与讲学于岳麓、城南书院,附近的学者闻风而至,听者甚众,一时盛况空前,成为岳麓书院史上的大事。同年张栻作《经世纪年》脱稿。 乾道四年(1168年),张栻三十六岁,讲学于城南家塾,即城南书院。张栻作《讲义发题》,以此作为书院的教材,后被编入《孟子说》为序。并为刘珙作《敬斋铭》,提出敬是存心的关键、孔子学说的渊源。这是从周敦颐的主静说而来。又为魏元履作《艮斋铭》。朱熹对张栻在《艮斋铭》中提出的先察识后存养,即先在自己的思想中寻找和发现善的苗头,然后对此良心发见处加以培养扩充,体认性之大本的修养方法作了肯定。但不久朱熹又认为张栻先察识、后存养的方法不妥,其失在于超越次第,流于虚谈。此后,朱喜与张栻围绕着致察、操存之序,未发、已发等中和之义,通过书信往返展开了讨论。同年张栻又作《郴州学记》。 思想成熟 乾道五年(1169年),张栻三十七岁,与朱熹继续就未发、已发和省察、涵养之序的问题展开讨论。同年由刘珙荐举,张栻除知抚州,未上,改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南宋另一著名理学家、“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1137年——1181年)也于当年出任严州教授。两人关系密切,相与论学。吕祖谦从经传中辑录关于父子兄弟夫妇人伦之道的内容,编为《阃范》一书,张栻为之作序,称此书行于世,家中应收藏,世人应该学习。以此宣传理学的人道思想。张栻在知严州任上,问民疾苦,以丁盐绢钱太重,报表朝廷,得以蠲免当年赋税的一半。其治以儒家教化为先务,不严苛而有威信,不突然但传达很快。是年,张栻作《桂阳军学记》。 乾道六年(1170年),张栻三十八岁。朱熹将周敦颐的《太极图》与《通书》合为一篇,题为《太极通书》。张栻为之题跋,并将《太极通书》刻于严州学宫以教学者。当年奉旨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后又兼侍讲除左司员外郎。在张栻还朝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被孝宗召对六、七次。张栻所言,大都为修身、务学、畏天、恤民、抑权幸、屏谗谀之类,并反复推明抗金复仇之义。宰相虞允文对张栻不满,孝宗周围的近臣尤其不悦,于是起而把张栻排斥离朝。是年,张栻作《静江府学记》。 乾道七年(1171年),张栻三十九岁,出知袁州(今江西宜春)。这年冬,归长沙故居。是年,张栻作《洙泗言仁序》、《主一箴》。张栻的《主一箴》直接影响到朱熹,后来朱熹根据张栻的《主一箴》作《敬斋箴》,阐发自己的持敬理论。 乾道八年(1172年),张栻四十岁。这年刘珙复知潭州,再次整修了岳麓书院。张栻复往来于长沙岳麓、城南两书院主持教事,教授学者。 乾道九年(1173年),张栻四十一岁,仍主持岳麓书院,教授后学。抄有《南轩书说》。同年先后改定了自己的代表著作《南轩论语解》和《南轩孟子说》。为两部书的写作延续多年,它们的完成标志著张栻理学思想的最后确立和趋于成熟。 教化西南 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张栻四十二岁,居长沙。作《江陵府松滋县学记》、《邵州复旧学记》。这时张栻已退居长沙三年,“上复念公”,乃诏除旧职,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经略安抚广南西路。 淳熙二年(1175年),张栻四十三岁,赴静江府任。张栻到任后,精简州兵,汰冗补阙。并传令各酋长不得相互虏掠,仇杀生事。顿时广西境内清平,方外柔服,社会治安得到治理。张栻还于此年在静江学宫明伦堂旁立周敦颐、二程“三先生祠”,以示纪念。是年,张栻作《韶州濂溪周先生祠堂记》、《无倦斋记》。 淳熙三年(1176年),张栻四十四岁,知静江府任上。胡大时辑其父胡宏的诗文为《五峰集》,张栻为之作序。张栻送其弟子游九言赴官九江,游九言在张栻幕下相从一年。胡大时、游九言均为张栻高足门生。 问津书院讲师张栻画像 淳熙四年(1177年),张栻四十五岁,知静江府任上。作《雷州学记》。张栻的曾祖张弦曾于至和元年以殿中丞知雷州。淳熙四年,知雷州李茆重修州学宫,张栻为之作记。又作《钦州学记》。 淳熙五年(1178年),张栻四十六岁。孝宗闻张栻治理静江有方,乃诏特转承事郎进直宝文阁,寻除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安抚本路。张栻到任后,整顿军政,一天去除贪吏十四人,把放纵贼匪的首要官员全部弹劾。 这一年秋八月,张栻因事来到江西宜春,其弟张杓正在此地知袁州。张杓新建成袁州州学。受袁州教授李中之请,张栻为之作《袁州学记》。又作《道州重建濂溪周先生祠堂记》。 淳熙六年(1179年),张栻四十七岁,知江陵府任上。 淳颐七年(1180年)二月六日,诏张栻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诏书未到,张栻却先于二月二日因病卒于江陵府舍,终年四十八岁。张栻死后,其弟张杓护丧归葬于其父张浚墓侧。 主要成就 教育思想 办学思想 岳麓书院重建时,张栻撰写了《岳麓书院记》,奠定了岳麓的办学方针和指导思想,张栻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其办学指导思想。他指出,所以要重建书院,“让学子们在此轻松交谈,为考试利禄计画吗?难道让他们学习是语言文字的工夫而已吗?要想成人才,以传道而拯救百姓的。”这既是张栻为岳麓书院制定的办学方针,又是他最根本的教育思想。自隋唐立科举取士制度以后,学校便成了科举的附庸,办学也就是为了科举取士。两宋官学的弊端正表现在士子们“争驰功利之末”,以“异端空虚之说”为是,而以“事天保民之心”为非。张栻的上述主张便是针对这种弊端而提出来的。其一,他明确提出办学不是为了科举,不能“为决科利禄计”;其二,提出“亦岂使子习为言语之辞之工”,意即反对学校以缀辑文辞为教,而应注重学生的操行培养;其三,提出办学的根本目的是“传道济民”,学校要为社会培养经国济世的人才。 教学程式 在教学程式方面,主张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张在《邵州复旧学记》中精炼地对教学程式进行了概括。即:对学生首先灌输“国小”、“六艺”的教育,通过“洒扫应对”之类的日常锻炼,履行弟子职责,“习乎六艺之节”,参与各种儒家祭祀和实践活动;再加以“弦歌诵读”,使学生学习达到高级阶段;然后再研修深造,进入《大学》所指的格物致知阶段。这套教学程式实际上已大大超出了知识教育的范围,而把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也囊括进去了。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是张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强调以儒家经典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张为岳麓书院亲自编写了教材《孟子说》,他在其序中说:“学者潜心孔孟,必求门而入,愚以为莫先于明义利之辨”。在中国封建社会,培养人才有赖于儒学,儒学的振兴则依赖于人才的培养,二者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张把官场腐败归咎于儒术不兴,所以他一方面批评“今日大患,不悦儒学”,另一方面大倡孔孟之道,训导诸生“先于明义利之辨”。 具体方法 在教学具体方法方面,主张循序渐进、学思并进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张认为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即所谓“学者之于道,其为有渐,其进有序。”他又说《中庸》论诚之道,其目的有五:学、问、思、辨、行,而五者皆贵于弗措。“弗措”就是要循序渐进,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张主张“学恩并进”,而不能偏废任何一方。他说:“然徒学而不能思,则无所发明,罔然而已。思者,研究其理之所以然也;然思而不务学,则无可据之地,危殆不安也,二者不可两进也。学而思则德益崇,思而学则业益广。盖其所学,乃其思之所形,而其所思,即其学之所存也。用功若此,内外进矣。”这种“学思并进”的思想显然与陆九渊的“只思不学”是绝然相反的。张还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张虽极力推崇儒术,但不主张囫囵吞枣、盲目追从。他说:“所谓观书,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在。如其可取,虽庸人之言有所不废;如其可疑,虽或传以圣贤之言,亦须更加审择。” 张栻 教育目的 张栻在教育上还强调“明人伦”。他在《静江府学记》、《袁州学记》、《桂阳军学记》诸篇中反复阐述,他认为办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明人伦”。使人们懂得如何做人。他说:“其所以学者,何也明人伦也”。何谓人伦,即指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循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行为准则。张栻把明人之五伦作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在教育中贯彻儒家的伦理思想,把教育纳入道德教化的轨道。由此,他反对那种只顾追求功名利禄,不明人伦,不讲仁义道德的求学态度,批评不以儒家人伦教民,而去讲求文辞华丽的做法。 在教学上,他倡导培养经世济民之才,强调人格教育和道德践履,对岳麓书院务实学风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此后办学树立了楷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行关系 在知与行的关系方面,主张“知行并发”。张栻认为知和行二者的结合是教学必须贯彻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他在《论语解·序》中指出:“人的实践活动开始都是依据他所认知的事物,实践越深入则认知越深入,认知越深入则实践越广博,行知必至始至终相互随行。”“这样可以使实践更广博而认知更精髓”,知行属于同一个认识过程,二者相即不离,行必须以知为指导,而知有损行而深化,知可促进行,行亦可促进知。张栻的这种知行观显然要比朱熹的“知先后行”论和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论高明得多,同时也成为明清之际王夫之进一步提出“行先知后”的唯物主义知行观的理论先导。其知行观反映在教学上是主张学为了实用,他最反对“循名亡实之病”,批评那种“汲汲求所谓知,而于躬行则忽焉”的学风。 张栻立像 理学思想 张栻继承了二程的理本体思想,提出天、性、心三者,名异实同,皆同体于理。

他认为,天下万物皆生于理,理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据。他说:"事事物物皆有所以然,其所以然者,天之理也。"他以太极为理,太极变化便产生阴阳二气,二气交感便有万物化生,称"人与物俱本乎此者也"。这样他就重申了二程关于天下只有一个理的思想。

他又讨论心性问题,使之同居理的地位。他说:"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为性,主于性为心。天也,性也,心也,所取则异而体则同。"即是说,天、性、心三者均为天理的直接体现,都具有天理的形而上品质。这里,张栻突出了心的地位,走出程朱在性情中论心的局限,使心具有本体性质。他说道:"心也者,贯万事统万理,而为万物之主宰者也。"心是万物主宰,是万理统摄。这便由同体于理,发展到心直接为本体。这就把程颢心即理之说,提到新的理论高度。

张栻从二程格物致知说出发,提出穷理在于居敬,居敬在于存心。

他把认识论归止于心本体,从程颐的"主一无适"以持敬开始,归结到程颢在心上诚敬存养的理论,提出:"心也者,万事之宗也。"认为一切从心上做,便可以"久久自觉深长而无穷也"。这就是以本心为基础,从心上体验天理,排除了格物穷理的必要性。

他运用"性也,天理"的观点,发挥张载的变化气质的思想,构成其人性修养论。他认为,人的本然之性是纯粹至善的,只是气禀和习染的原因,才产生贼害仁义的异端。因此,他主张"克其气质之偏,以复其天性之本"。如何复本性之善?张栻仍从其万事之宗的心上体认。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张栻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在知行关系上他认为“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盖致知以达其行,而行精其知”(《论语解·序》)。曾创建善化(今长沙)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并先后在宁乡道山、衡山南轩、湘潭碧泉等书院聚徒讲学,声名极一时之盛。其弟子胡大时、彭龟年、吴猎、游九功、游九言,皆为湖湘学派之巨子。政治上誓不与秦桧为伍,力主抗金,学术上虽承二程,但有别于程朱而又异于陆学。 在张栻的影响下,湖湘弟子把重视“经济之学”作为“践履”的重要标准。他在岳麓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弟子,成为湖湘学派的中坚力量。李肖聃《湘学略》说:“南轩进学于岳麓,传道于二江(静江和江陵),湘蜀门徒之盛,一时无两”。门生们的学术和政治活动使湖湘学派更加流光溢彩。 历代评价 朱熹称其“学之所就,足以名于一世”,并述他受其深刻影响说:“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闻张钦夫(即张栻)得衡山胡氏学,则往而从问焉。钦夫告予以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沉思,殆忘寝食”。“己之学乃铢积寸累而成,如敬夫,则于大本卓然先有见者也。” 张栻题跋像 陈亮则曰:“乾道间东莱吕伯恭(吕祖谦),新安朱元晦(朱熹)及荆州(张栻)鼎立,为一代学者宗师。”(《陈亮集》卷21) 黄宗羲曾评价张栻的思想是“见识高,践履又实。”(《宋元学案·南轩学案》) 全祖望则云:“宣公身后,湖湘弟子有从止斋、岷隐游者,如彭忠肃公之节概,二游、文清、庄简公之德器,以至胡盘谷辈,岳麓之巨子也。再传而得漫塘(刘宰)、实斋(王遂),谁谓张氏之学弱于朱子乎!”(《湘学略·岳麓学略第五》) 个人著作 主要著作 《南轩先生论语解》十卷,或称《癸巳论语解》,《论语张宣公解》 《南轩先生孟子说》七卷,或称《癸巳孟子说》,现存《南轩称生孟子说》七卷。 《南地易说》有三卷本和五卷本,五卷本或称《南轩先生张侍讲是易说》,以上均存。 《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由朱熹编定并作序,但朱熹对张栻早年的著述有所未收。《南轩先生文集》又称《南轩集》四十四卷、《新刊南轩先生文集》四十四卷。 《张宣公全集》三种六十一卷,存。 其他著作 《诸葛忠武侯传》一卷,存。有《四部丛刊·续编·史部》本、《宛委别藏》本。 《南岳倡酬集》一卷,张栻、朱熹、林用中著,存。有明弘治刻本和《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本。 《书说》,佚。 《经世纪年》地卷,佚。 《希颜录》上下篇,佚。 《洙泗言仁说》,佚。 《太极图说》,佚。 后世纪念 雕塑作品 四川德阳《名人园》滨河公园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市内,峨眉山北路沿河景观公园走廊地带(滨河景观东大桥至黄河大桥沿线段),《名人园》内共有雕塑组雕、圆雕、浮雕14组,全部使用德阳本地的红、黄两种砂岩雕刻而成,运用多种雕塑艺术形式表现了德阳市历史上的众多历史名人。德阳《名人园》设计者为四川著名雕塑艺术家——罗平(二级美术师,德阳石刻艺术墙《中华魂》设计者)独立设计完成。 为纪念德阳历史文化名人张浚、张栻两父子,为其父子在公园内树立了一座单体雕塑。 张浚,张栻墓 张栻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巷子口镇官山乡官山村罗带山。石料为花岗岩。 张栻墓 2013年5月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位于湖南宁乡县的张栻墓(含张浚墓)等湖南123处文物入选,成功晋升为“国保”单位。 张栻墓为南宋理学大儒张栻与其父宋朝名相张浚的墓园,位于宁乡县官山村,张栻墓与张浚墓相邻。

桂林七星公园石刻?

东钱湖景点哪些免费

东钱湖景区的免费景点,推荐:小普陀景区、于2019年12月1日起免费开放,每日开放时间为7:30—17:00。目前,景区门口已张贴免费公告,不少游客及附近居民已捷足先登,尝鲜体验了一把免费入园的便捷与实惠。

小普陀景区是东钱湖的热门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著名景点有补陀洞天、钱堤烟波、陶公钓矶,之前门票门市价为30元。

东钱湖景区素有“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的美誉, 被誉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后花园”。小普陀景区位于东钱湖中心,由湖心堤和霞屿岛组成,于2002年10月1日起对外开放。

东钱湖目前主要的景点有小普陀景区、南宋石刻公园、陶公岛、福泉山景区等,另外还包含上水帐篷营地、 下水湿地公园等多个免费景点。

周末到东钱湖,可以度过一天的惬意时光,也可品味东钱湖特有的商文化、佛文化、官文化。

宁波东钱湖有什么景点

问题一:东钱湖有哪些景点 宁波雅戈尔动物园、湖心景区、小普陀景区、福泉山景区、陶公岛景区、南宋石刻公园、古村落、岳鄂王庙、王安石庙、韩岭老街、沙孟海书学院、周尧昆虫博物馆、垂涎欲滴、东钱湖国际运动村

问题二:宁波东钱湖有什么景点? 宁波东钱湖在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镇,全湖由谷子湖、南湖和北湖组成,其东西宽6.5公里,南北长8.5公里,环湖一周达45公里,面积有20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四倍,是浙江最大的淡水湖。 门票价格30元。景区内有宁波雅戈尔动物园、湖心景区、小普陀景区(霞屿锁岚)、福泉山景区、陶公岛景区、南宋石刻刻遗址博物馆、古村落、岳鄂王庙、王安石纪念馆(即忠应庙)、韩岭老街、沙孟海书学院、周尧昆虫博物馆、东钱湖国际运动村、启新高尔夫俱乐部、十里四香、陶公钓矶、石芦汀景区、二灵夕照、梦幻钱湖等景点。

问题三:请问宁波东钱湖有什么好玩的 水上乐园,下水,环湖骑行,还有各种农家乐

问题四:东钱湖有什么好玩的 宁波东钱湖有以下景点,不知是否适合你:

1.湖上有堤,东西长达4公里,湖面划分为二。

2.环湖皆山,溪水七十二条汇集于此,形成个巨大的天然水库。每逢天旱,开闸放水,可灌溉奉化、鄞县、镇海八乡的农田,又是淡水养殖基地,故又称万金湖。

3.东钱湖原有陶公钓矶、余相书楼、百步耸翠、霞屿锁岚、双虹落彩、二灵夕照、上林晓钟、芦汀宿雁、殷湾渔火、白石仙坪十景等。

问题五:宁波东钱湖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东钱湖位于宁波市东侧,距市中心十五公里,湖的东南背依青山,湖的西北紧依平原,即东经121°34′,北纬28°52′,是闽浙地质的一部分,系远古时期地质运动形成的天然湖。东钱湖作为海迹湖泊,是浙江省最大的内陆天然淡水湖。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6.5公里,环湖一周约45公里,全湖面积为20平方公里左右,比杭州西湖大四倍。

钱湖十景陶公钓矶

陶公半岛横亘湖心,远眺似伏牛饮湖,别称伏牛山。山巅松柏浓郁,涧麓民居云集。民间有越大夫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隐居垂钓于此之说。范蠡一名陶朱公,后人因此改名为陶公山。旧说牛头渚曾为范蠡垂钓处,遂名“陶公钓矶”。南宋宝庆三年(1227),知府胡榘浚湖后在此筑烟波馆、天镜各一,今均废。

余相书楼

湖北月波山麓有平畴濒水,山竹岸柳掩映成趣,临涧听空山鸟语,登高眺两湖烟波,堪称钱湖眉眼之地。 宋淳熙五年(1178),史浩建月波寺于此,并垒石为岩筑成石窟“补陀洞天”。明万历元年(1573),余有丁在月波寺废址四围划田百亩,筑五柳庄,神宗御书“名山洞府”以赠。余搜罗天下园林之胜,择其精要而用,一竹一树皆独具匠心。因感陶渊明畅归去来辞》,庄园内楼榭亭居均以辞意名。余有丁官至礼部书,授文渊阁大学士,晚年在此读书自娱,其庄园遂以“余相书楼”传世。庄园书楼今已荡然无存,其地今改为海军疗养院,然声名依旧。

霞屿锁岚

东钱湖岸线曲折,湖心常孤悬绿洲,以霞屿、烟屿夺目。霞屿遥对陶公,背依福泉峻岭,山岚积郁,水气弥朦,远眺孤屿锁雾,强钤中流。宋开庆元年(1259)前后,资政殿大学士史岩之在岛上凿石窟“补陀洞天”,并在其旁筑霞屿寺,其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0)废,宣德八年(1433)重建,清末又废。石窟也于此前后淤塞荒废。1976年浚湖时被发掘面世,石洞为东西向隧道,长40米,高宽均约3米,中有石窟,成洞中之洞,洞龛内镂有石佛、石龙。

二灵夕照

二灵半岛突兀于湖东,取山灵水灵而名。“东钱湖之名山水不可以一二数,而二灵为最奇”。(元戴良《二灵山房记》)其地有奔马饮江,游龙赴壑之势,湖山景观独尊二灵。宋初,钱文王命韶国师在山上建七层石塔一座,山下有金兰庵,宋熙宁末(1080前后),左正言陈禾筑二灵山房读书于此。后知和禅师将其改为二灵禅院,宣和间(1119-1125)重修塔院,建炎四年(1130)毁于兵火,绍兴间重修。明太祖赐住山诗13首。 永乐间寺废。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清末又废。今已修复。宋塔俯临清波,每当夕阳西薄,湖面塔影横斜,为二灵最美之时。

芦汀宿雁

谷子湖有小岛称瓜屿,一堤连岸。宋端平间(1234-1236)上建岳鄂王庙,后屡废屡建。庙旁沙洲旧时芦苇连片,秋深鱼肥、北雁南飞时,有古槐倚风,哀鸿陈空,更显萧瑟气象。1990年,东钱湖风景名胜区开发基金会集资17万元,将岳庙及庙内十余帧清代匾额修缮一新。

白石仙枰

白石山为东钱湖北高峰,玲珑峭拨,状貌清奇。上有大石平坡,广约六址平方米,传说有两仙姑在上弈棋,为牧童窥见,才把天机识破,故事传遍。乃名其石为仙枰。

百步耸翠

湖西南群峰间有山兀立陡峭,称百步尖,因其状似宝剑,有传说谓能以百步上山尖者,可得一宝剑,故又名百步剑。昔人有“众山俱绕膝,高鸟仅翔腰”形容其高峻。清咸丰未年(1861)太平军在此作寨,今留有古城寨基数座。

上林晓钟

福泉诸溪以上、下水著名。缘上水溪行,有桃林夹岸,幽谷处有小村横街,北宋乾德间(963-968)建寿宁禅院。南宋丞相史浩在其旁L石百余丈,宛若天成,称“......

问题六:东钱湖有哪些旅游点 东钱湖在宁波市东南,距市区仅7.8公里,“其湖承钱埭之水”,故称东钱湖,是浙江最大的淡水湖。全湖由谷子湖、南湖和北湖组成,其东西宽6.5公里,南北长8.5公里,环湖一周达45公里,面积有20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四倍,可称“华夏沿海第一湖”。

东钱湖是上古时期形成的海迹天然泻湖,经历代开浚更具风采。唐天宝年间(744年)县县令陆南金率众修筑坝堤,这以后王安石、李夷庚、吕献之等历代地方官除葑清界、增筑设施,使之成为综合利用的水域。

东钱湖风光旖旎,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而这里地灵人杰,也有其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也是个人文荟萃之地。

主要景点有陶公钓矶、霞屿锁岚(俗称小普陀)、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芦汀景区、二灵夕照、王安石纪念馆(即忠应庙)、沙孟海书学院、梦幻钱湖等。

交通:去东钱湖到宁波南站乘钱湖旅游专线双层车可直达,也可到宁波汽车东站乘车。

问题七:宁波东钱湖有什么地方好玩儿~? 宁波东钱湖有以下景点,不知是否适合你:

1.湖上有堤,东西长达4公里,湖面划分为二。

2.环湖皆山,溪水七十二条汇集于此,形成个巨大的天然水库。每逢天旱,开闸放水,可灌溉奉化、鄞县、镇海八乡的农田,又是淡水养殖基地,故又称万金湖。

3.东钱湖原有陶公钓矶、余相书楼、百步耸翠、霞屿锁岚、双虹落彩、二灵夕照、上林晓钟、芦汀宿雁、殷湾渔火、白石仙坪十景等。

满意请采纳。

问题八:宁波东钱湖,有什么好玩的? 环湖北路那一块,有自行车道,有单车出租的,二人的、三人的,三口之家刚刚好,可以骑骑车看看风景。其它也就是常规的小普陀,陶公岛,南宋石刻等,可以乘船烧烧烤。买点吃的,带个野营帐篷,在湖边悠闲的渡个半日或一晚,也是种享受。

问题九:宁波东钱湖有什么好玩的? 1、划船有的,在小普陀景区和王安石广场,快艇200一条船,可坐4-6人;

2、锭烤也有的,如陶公岛景区等,也可自带烧烤炉进行烧烤;

3、原来的双舟餐厅没了,现在在小普陀景区内有一条船,但是比较贵,消费500元/人,景区外有两条船,价格还可以!

祝你玩得愉快!

宁波东钱湖必去的景点

主要景点有陶公钓矶、霞屿锁岚(俗称小普陀)、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芦汀景区、二灵夕照、王安石纪念馆(即忠应庙)、沙孟海书学院、梦幻钱湖等。

东钱湖在宁波市东南,距市区仅7.8公里,“其湖承钱埭之水”,故称东钱湖,是浙江最大的淡水湖。全湖由谷子湖、南湖和北湖组成,其东西宽6.5公里,南北长8.5公里,环湖一周达45公里,面积有20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四倍,可称“华夏沿海第一湖”。

东钱湖是上古时期形成的海迹天然泻湖,经历代开浚更具风采。唐天宝年间(744年)_县县令陆南金率众修筑坝堤,这以后王安石、李夷庚、吕献之等历代地方官除葑清界、增筑设施,使之成为综合利用的水域。

东钱湖风光旖旎,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而这里地灵人杰,也有其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也是个人文荟萃之地。

东钱湖

东钱湖是浙江第一大淡水湖,有“西子风韵、太湖气魄”之称,经历千年沧桑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饱含历史文化气息,湖边风景秀丽,可以骑车环湖,十分惬意。

宁波东钱湖又称钱湖、万金湖,是浙江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距宁波城东15公里,湖的东南背依青山,湖的西北紧依平原,系远古时期地质运动形成的天然泻湖。被郭沫若先生誉为“西湖风光,太湖气魄”。东钱湖由谷子湖、梅湖和外湖三部分组成,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面积为杭州西湖的3倍。

东钱湖旅游景点哪里好玩

东钱湖好玩的旅游景点主要有陶公钓矶、霞屿锁岚(俗称小普陀)、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芦汀景区、二灵夕照等。

1、陶公钓矶

陶公山是横亘湖心的半岛。山上苍松浓郁,山麓居民云集。自湖上眺望,此山状似伏牛饮水,因此古称“伏牛山”。相传在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不慕荣利、功成身退,偕西施隐居于伏牛山中,改名为陶牛公。后人追念其兴越之功,把伏牛山改为陶公山,其临渊垂钓处也改称“陶公钓矶”。

2、霞屿锁岚(俗称小普陀)

湖心有不少孤悬的绿州,其中霞屿与烟屿遥相照应,成为湖中双璧。霞屿山上旧有“霞屿寺”、“望湖亭”、“观音洞”(即小普陀)等景观。其地东依福泉崇山峻岭,山岚终年郁积,湖面水气又时常弥漫,有岛锁岚雾、景凝云霭之感,故称“霞屿锁岚”。朝雾暮霭,四时不同,美亦无穷。

3、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

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位于宁波鄞县东钱湖史氏墓道,是江南地区现存最大、最集中的南宋墓道石刻遗迹。据《宋史》记载,南宋鄞县史氏“一门三丞相、四世两封王”,故南宋时便有“满朝文武、半出史门”之说。

4、芦汀景区

谷子湖有小岛称瓜屿,一堤连岸。宋端平间(1234-1236)上建岳鄂王庙,后屡废屡建。庙旁沙洲旧时芦苇连片,秋深鱼肥、北雁南飞时,有古槐倚风,哀鸿陈空,更显萧瑟气象。1990年,东钱湖风景名胜区开发基金会集资17万元,将岳庙及庙内十余帧清代匾额修缮一新。

5、二灵夕照

暮色初起,东钱湖水波不兴。夕阳余辉洒满二灵塔,折射出霞光万道,塔影倒映湖中,湖光山色溶成一片美妙奇景。这就是被称为钱湖十景之一的“二灵夕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陶公钓矶、百度百科-南宋石刻遗址博物馆

浙江有哪些名人古墓特别值得去?

刻的是? ”方信孺游“

方信孺(1177年-1222年),字孚若,号好庵,自号紫帽山人,兴化军(今福建莆田)人,南宋官员。

方信孺九岁时落笔属文,周必大、杨万里叹其为天才。以父荫补番禺县尉,历任萧山丞、淮东随军转运属官。开禧三年(1207年),方信孺为假朝奉郎、枢密院检详文字,充枢密院参谋官,出使金议和,自春至秋三往返,以言辞折强敌。后出使还归,方信孺触犯韩侂胄,被夺三秩,临江军居住。其以诗酒自娱,江湖士友多慕名从游。

嘉定元年(1207年),方信孺为通判肇庆府。后知韶州、道州。嘉定六年(1213年),提点广西刑狱,除转运判官。又召为大理丞,除淮东转运判官,兼提刑,知真州,于北山筑堤蓄水以退金兵。嘉定十二年(1219年),方信孺因建议开幕山东,降三秩免官归里。

于嘉定十五年(1222年)卒,年四十六岁。

东钱湖必看景点介绍

“寻墓中国”系列问答第二篇来了,这次我想谈浙江。

除了陕西和河南等这些 历史 过于厚重的省份以外,浙江应该是我探访过的古墓资源最为丰富的南方省份了。

我来分城市谈一谈我去过的一些吧。

杭州

杭州的名人古墓资源特别特别丰富,甚至不逊于南京。原因之一可能是名人很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和西湖的湖山作伴吧,这其中尤以民国成立后辛亥烈士为多,比如 秋瑾墓 、 陶成章墓 还有 徐锡麟墓 。

最有名的自然是 岳飞墓 ,紧挨着还有 岳云墓 ,这没什么好说的,过于有名的景点。但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是, 张宪墓 也在岳王庙的附近。 牛皋墓 相对比较远,在栖霞岭一带。

在杭州寻找名人古墓的最佳路线就是沿着西湖,大部分墓都是环绕着西湖修的。有特别容易找的,比如北山街西泠桥一带的 苏小小墓武松墓 ,都在游玩西湖的必经之路上。

也有需要曲径通幽需要找一找的,比如孤山放鹤亭的 林和靖墓 (梅妻鹤子那位),杨公堤一带有 盖叫天墓和赵之谦墓 ,灵隐寺一带的晚清名臣 瞿鸿禨墓 。

杭州名人墓中最奇特的当属章太炎先生墓。章太炎墓的旁边除了夫人汤国梨墓之外,还有一位明朝抗清名人张苍水(张煌言)之墓。而这显然不是巧合。章太炎因生前敬慕张苍水,表示“生不同辰,死当邻穴”,因此就把自己的墓修到了张苍水的旁边。

杭州墓实在太多,恕我不一一说了。我说一下我印象最深的两条寻墓路线吧。

第一条是三台山一带。我好几年前曾在傍晚时无意中走到了这一带,并没有寻墓的想法,谁知道一路却发现了很多“惊喜”。一路上我找到了 于谦墓、俞樾墓 (俞平伯的曾祖父)、晚清最后一位直隶总督 陈夔龙墓 ,边走边看。一路风景宜人,而且相距都不远。

另一条路线是九溪景区一带,你可以先去瞻仰下蒋介石文胆 陈布雷墓 ,然后再走个几百米,上山拐入一个很大的茶园,在茶园深处,会陡然发现陈寅恪之父、晚清著名诗人 陈三立夫妇墓 ,紧挨着还有陈寅恪大哥 陈衡恪墓 。

富阳

富阳是《富春山居图》创作实景地和黄公望晚年隐居地,但当地还有处著名的疑冢—— “黄公望墓” 。江苏常熟也有一座黄公望墓,但专家推测是衣冠冢。而富阳的黄公望墓则更为神秘,因为没有做实,只能确定是元明之间的古墓,所以也没有得到什么修缮。

但如果有机会去富阳的话,我还是强烈推荐去一下“黄公望墓”。一是疑冢本来就很难得,有神秘的意味;二是,去黄公望墓的山路景色非常漂亮,而且人迹罕至,我几年前去的时候,路上只碰见一两波人,而且不确定是否是去黄公望墓的。

山顶上的黄公望墓风水非常好,我爬到的时候,还真的觉得有点阴森森的感觉。如果你是盗墓文学爱好者,黄公望墓就更应该去了,非常符合很多小说中的神秘感描写。

宁波

在宁波东钱湖一带,分布着一批南宋宁波籍名臣的家族墓地,现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钱湖一带的风景非常好,古墓和石刻散布在竹林之中,非常有意境。作为东钱湖墓主之一的史家,在南宋极其显赫,史浩、史弥远、史嵩之曾先后担任丞相,史称“一门三相”。

除了东钱湖,宁波市区还有 全祖望墓 ,前次去宁波遗憾错过,下次一定要补上。据说这也是一处家族墓地,保存的也算不错。

奉化

在蒋介石的家乡奉化溪口,除了蒋家的故居之外,还有一座非常值得一看的名人墓—— 蒋母墓 。蒋母墓需要爬山,一路风景极其秀丽,游人也不算多,很如果去了溪口,不去这里实在可惜。窃以为,蒋母墓比蒋家故居更值得去。

奉化还有一处名人墓,清代大学者 万斯同墓 ,正面墓坊题额“万季野先生墓道”为蒋介石所书,都算是奉化杰出人士嘛。

绍兴

绍兴最有名的墓自然是“大禹陵”,但这个至多只能算是一个仅有象征性意义的景点了,和我说的古墓并不是一回事。

绍兴我最喜欢古墓有三处。

第一处是名气不大的 南宋六陵 。南宋六陵的名声不彰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墓冢基本被破坏殆尽,地面建筑尽毁, 旅游 意义并不大。但是,对于寻墓爱好者而言,宋六陵仍然具有很强的怀古意义,即使墓区内只存百余棵封树古松,但是你还是知道,你的脚底下就是帝陵。

第二处是 王阳明墓 。现在国内正值王阳明热,但又有多少人去过阳明先生的墓前去瞻仰过呢?王阳明墓在号称书法圣地的兰亭附近,游人也不算多,但非常值得一去。王阳明墓保护得相对不错,也颇具规模,相信我,去之后你会为阳明先生归葬于此感到欣慰的。

第三处是 徐文长墓 。准确的说,是徐文长家族的墓地,墓园没有那么好找,在一个村子的附近,有点曲径通幽的意思,游人也不多,是个怀古踏青的好地方。

绍兴还有处有名的墓葬,就是著名的 印山越国王墓 ,不过我还没去过,所以也不多说了。

经网友提醒: 疏忽了,文种墓也在绍兴,就在府山公园内的府山半山腰。谁来也巧,我最近刚刚去过,还是抱着闺女爬的。这是处免费公园,很不错。

很多古墓只是纪念性质,就一个墓冢几块碑,虽然很值得缅怀,但是性价比并不算太高。所以个人还是最喜欢的还是有地宫可以欣赏,或者是有博物馆、纪念馆可以方便学习。浙江的古墓本人去过不少,这里推荐一些不错的。

西湖墓群绝对值得去,名人多,墓集中。去杭州西湖 旅游 的朋友,多多少少会路过几个名人墓。其中包括岳庙的岳飞墓、岳云墓,栖霞岭的牛皋墓,仁寿山公园的张宪墓,静逸别墅的陈文龙墓,西泠桥边的苏小小墓、武松墓、秋瑾墓,南山陵园的马寅初墓、蒋百里墓、钱元瓘墓,虎跑公园的弘一法师墓塔、济公墓塔,三台山的于谦墓、俞樾墓、陈夔龙墓,灵隐的瞿鸿禨墓,还有孙花翁墓、张苍水墓、章太炎墓等。

除了西湖周边外,杭州临安还有吴越王陵钱镠墓和他父母钱宽夫妇墓。宁波余姚化安山有黄尊素、黄宗羲父子墓。绍兴有大禹陵、王守仁墓、徐渭墓。但是这些墓更多都是纪念性质,地宫是没有看的。想看地宫的话,徐渭墓附近有个印山越国王陵倒是不错,一般认为是勾践父亲允常的陵墓,墓葬在全国也比较有特色,距离兰亭景区大概3公里左右,去兰亭 旅游 的朋友不要错过。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浙江省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墓葬包括:岳飞墓、于谦墓、临安吴越国王陵(钱鏐墓)、东钱湖墓葬群(南宋大臣史诏墓、史弥远墓等)、黄宗羲墓、万斯同墓、全祖望墓、王守仁墓、刘基墓、高氏家族墓地(明代大臣高友玑墓)、吴镇墓、陈英士墓、潘孝墓、赵孟頫墓、大禹陵、徐渭墓、宋六陵(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其中东钱湖墓葬群、高氏家族墓地、潘孝墓的文物价值主要在于地面石刻,其它墓葬都可以算入题主所问的“名人古墓”的范畴。

去过以上大部分。我认为,寻访名人墓葬,更多是一种纯粹的精神体验,不在于你看到什么真正的古迹,而在于你在内心深处泛起了多少波澜。它们不似汉代帝陵那般封土威严,也不似唐代帝陵那般石刻沧桑,更不似明清帝陵那般形制严谨。它们之所以与众不同,只是因为墓碑上写着一位为当代所铭记的名字,有民族英雄如岳飞、于谦,有思想巨擘如黄宗羲、王守仁,也有书画大家如赵孟頫、吴镇。

历经各种动荡,这些墓葬多已面目全非。所以你所看的,可能只是一座空冢、一座衣冠冢,甚至只是一个符号。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来了,你触摸到曾经只在书上见过的 历史 人物,然后你觉得满足,于是离去。

南宋四大女词人之一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西屏街道官塘路张玉娘古墓!

杭州太子湾有张苍水墓、章太炎墓。

临平超山有吴昌硕墓。

绍兴清藤书院有徐渭墓(衣冠冢)。

道场山万寿禅寺与多宝塔:也许是湖州最耐游的景点

导语:东钱湖是浙江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尤其是环湖骑行,既锻炼了身体,又能欣赏美景。那么,东钱湖有哪些必去的景点呢?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东钱湖

东钱湖位于宁波东南郊,面积比杭州西湖大三四倍。但是东钱湖沿岸开发了各种收费景点,看起来稍微便宜了一点。如果你想欣赏东钱湖的美景,你可以花钱去参观景点,而年轻人更喜欢骑自行车环湖,欣赏风景,拍照。

东钱湖沿岸有很多景点,比如小普陀、陶公岛、福泉山、南宋石刻遗址公园、雅戈尔动物园等。还有一些自然村和小公园。通常情况下,你会在周末花一两天时间挑选几个有趣的游览项目,但不会游遍所有的景点。东钱湖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几乎可以方便地到达各大景点。

人气景点:

小普陀是湖中长堤,是东钱湖的热门景点。总是有许多人来湖中心的于霞庙烧香祈祷。可以坐电瓶车直接去水上观音,但更推荐沿着长长的堤岸走,欣赏东钱湖的风景。从小普陀过桥,就是湖西的陶公岛。是当地比较受欢迎的烧烤场所,适合一群人做拓展等活动。如果时间紧的话,外国游客不用特意去参观。

如果带孩子,东钱湖北面的雅戈尔动物园是个不错的选择。除了可爱的动物,你还可以玩旋转木马和碰碰车。

水上公园

东钱湖水上公园最大的亮点是以水为核心的动感公园。公园分为儿童游泳区、激情冲浪区、大型滑梯群区、梦幻水村区、休闲泳池区、漂流区、陆地游乐项目区、风情美食区、休闲水吧区、服务管理区。

东钱湖探幽:

适合探索东钱湖的景点集中在环湖东路。湖边的南宋石刻遗址公园,有南宋五代宰相的墓地。除了宏伟的陵墓和石拱门,还有200多尊栩栩如生的石像。公园里的博物馆梳理了南宋的历史和石雕的发展史,还可以看到周边的很多石雕,值得细细品味。

南边离福泉山不远,有一大片茶园,风景很好。在旺季,你还可以在上面的茶馆里品茶。不允许自驾。山脚下的检票口有一辆上山的大巴,但是只有乘客满了才会开。淡季很难等,做好心理准备。步行上山大约需要一个小时。

骑行东钱湖:

除了游览景点,骑自行车环东钱湖可以说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可以悠闲地欣赏沿岸的湖光山色和自然村落。湖边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景区官方也推荐适合不同人群的骑行路线。游客中心有自行车站,南部有水上公园,北部有马山湿地、雅戈尔动物园,提供各种类型的自行车租赁。此外,湖边还有很多码头,比如水上巴士、划桨船、快艇等。可以乘船往返于沿海景点,也可以包船环游东钱湖。

门票

东钱湖免费进入,内部小景点另行收费。

去湖州道场山逛了一圈,回来后感觉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太复杂,信息量太大,不知道该如何记游,磨唧了一周,都快成心病了,终于下决心作一了结,花了三天时间,结果却是整出一块裹脚布来。无奈。

道场山万寿禅寺与多宝塔:也许是湖州最耐游的景点(上)

@铁山青士(笑独行)[述记]

2020年5月14日,湖州城南道场浜村,道场山万寿禅寺与多宝塔。

近期因故滞留湖州,从5月8日起,我每天都去湖州城区和城郊一两个地方访名胜古迹,已经去了吴沈门村、金盖山古梅花观(纯阳宫)、下菰城遗址、奉胜门(项王公园)、飞英塔(飞英公园)、潘公桥、陈英士墓、莲花庄(莲花庄公园)、骆驼桥、衣裳街、府庙、湖州子城城墙遗址、铁佛寺、毗山慈云寺,今天是第七天,又去了道场山万寿禅寺与多宝塔。

我想说的是,在这七天中,今天是我感到最尽兴满意的一天。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万寿禅寺和多宝塔不但有故事听,也有东西看,万寿禅寺尤其堪称既有气派又有底蕴(不愧为“湖州第一道场”和南宋朝廷认定的“五山十刹”禅宗寺院之一);二是以两段古道为主的上山之路让我出了一身大汗,既有淋漓尽致的感觉,也有神清气爽的感觉(这无疑得益于道场山堪称出拔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空气)。以此,我觉得可以向有机会到湖州的朋友郑重推荐道场山。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

山高无风松自响,误认石齿号惊湍。

山僧不放山泉出,屋底清池照瑶席。

阶前合抱香入云,月里仙人亲手植。

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缥缈间。

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山。

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

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

这是苏轼的古诗《游道场山何山》,之所以全诗引用于此,是因为我就是近期读了这首古诗后对道场山有点放不下的,同时还在名庐书社搜狐号上见到了赵孟頫为其长兄赵孟頔(頔音迪)之孙所书的《道场诗帖》。虽然乍读之下,对苏轼关于道场山与何山(即金盖山,因东晋吴兴太守何楷曾在山上开读书堂,故又称何山)好处的描述未能尽解,但第三四句“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还是非常通俗易懂的(据说湖州市区中心的“爱山”地名就是由此而来)。我很庆幸自己终于下了决心前往并有志登顶。

为什么苏轼这首古诗是道场山与何山同咏呢?想必在苏轼眼中,道场山与何山乃是二位一体的两处名胜,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道场山与何山相接相望,同为东天目山北伸余脉的组成部分。“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这开头两句是什么意思?对此,南宋嘉泰《吴兴志》的解释是“道场山胜在山顶,何山胜在山下”,并引南宋文学家汪藻的话说:“游道场者如入王侯之家,过何山如造高人隐士之庐。”“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这两句说的是湖城一带到处是一眼望过去“白漫漫”的湖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围湖造田”以前,在道场山顶可以俯瞰的碧浪湖水域辽阔,应该也是“白漫漫”的一片),而道场山与何山二山却突然如“龙蛇盘”一般出现在眼前。随后三联六句描述道场山见闻,说明自己何以“爱”和“看不足”。

“出山回望翠云鬟,碧瓦朱栏缥缈间。”这是下道场山时回头所见。“白水田头问行路,小溪深处是何山。”这是说在山下吴沈门村问路得知如何上何山,因为古梅花观与吴沈门村之间原有一条寻真溪连接(该溪传说为东汉末年号称“蓬莱长史尹无我”、原为盐铁尹的屈原第24世孙屈桢在金盖山修道时所开,如今是只通到“古梅山庄”石牌坊所在的金盖山旅游公路近旁了)。“高人读书夜达旦,至今山鹤鸣夜半。”这应该是在用东晋吴兴太守何楷曾在金盖山上开读书堂的典故。“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这最后两句中的两个“山”字,我意前一个是指金盖山,后一个是指道场山。

唉,我这好象是在解读这首古诗了,赶紧言归正传。应该说,我本是奔着道场山和多宝塔而不是万寿禅寺去的。道场山在湖州市城南5公里,面积约8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10.7米。据明弘治《湖州府志》记载,道场山“峰峦秀郁,水石森爽,殊为吴兴佳绝”,故“古今游览者皆萃焉”。而明万历《湖州府志》则将“道场晓霁”列为“吴兴八景”之首(其余七景依次为苍弁清秋、西塞晚渔、下菰长烟、龙洞云归、横山暮岚、南湖雨意、金盖出云,其中“龙洞”指的是弁山黄龙洞,“横山”在城南吴沈门河东侧,“南湖”指的是碧浪湖)。

此前到吴沈门村去访金盖山古梅花观、下菰城遗址和到苏湾村去找碧浪湖时,我已坐过两次差不多是一个到一个半小时一班的307路公交车,所以这回到汽配城站去坐307路前往道场山就有轻车熟路的感觉了,到万寿寺站下车也就是六站路。万寿寺站在道场浜村,到达后路边就有指路牌指引我前往万寿禅寺古道入口。在古道入口处有一座由赵朴初题额的石牌坊,背额上有“千年古刹”四字与正额上的“万寿禅寺”寺名对应。古道不但幽静,而且荒僻,兼具古味和野趣,感觉还是蛮享受的。

古道在半山腰(其实按登顶的路程算也就是走了三分之一)中断了,然后就只能走盘山公路了。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一座“光皓亭”,是民国时期(1933年)建造的(据说当年古道曾有十亭盛景,光皓亭是其中最晚建造的一座)。我从古道走到盘山公路上,见到这座凉亭时,只见亭前停着一辆白色轿车,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飞路盘空”四个字。然后转到亭后,又见到“名山生色”四个字,同时两侧亭柱上的对联也引发了我的兴趣,联曰:道场山下客逢骤雨恋孤亭,碧浪湖边会见归云能化鹤(作者署名“式园王鲲徙”)。再由亭后向亭前转,这才见到“名山生色”背面是亭名,两侧亭柱上的对联是:欲无后悔先修己,各有前因莫羡人(作者署名为“邑人李惟恒”)。

随后我遇到一位盛年男子和一位年轻女子下山,就问男子多宝塔能不能上去,男子说关门了,只能再往上走一点,就在前面了。我想就算只能再走一点也要上去看看,于是继续往上走……到达万寿禅寺外围时,先看到的是关门的天王殿和殿前守着香摊打着瞌睡的老爷子大哥,我想“果然是关门了”,随即打招呼式地跟老爷子说了几句话。我说现在很多寺庙都没开门,市区的铁佛寺也没开门,只能绕着寺庙看看建筑外观了,老爷子也回了我的话,却没告诉我万寿禅寺有没有开门(当然,我也没问他)。随后,就在“绕着寺庙”逛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万寿禅寺的正门(寺名同样是赵朴初题写的),而且竟然开着一扇门,就像在说“本寺院对信众和游客网开一面”,真是让我大喜过望!

就这样,我进了万寿禅寺,首先注意到的是寺院建筑上方位于道场山顶的多宝塔,心怀忐忑地开始观览,还担心会有人出来赶我出去。结果是见到的几个人都不是僧人,一位中年妇女应该是寺院的后勤人员,两位青年男子应该是游客。其间遇到两位青年男子时正值一只松鼠发出凄厉的叫唤声,我听了有点惊诧,还以为是乌鸦叫,自言自语地说“这是什么声音”,一位青年男子告诉我是松鼠被猫追杀,我随即看到松鼠在老树上没命地乱串,但却没见到猫。

(未完)

道场山万寿禅寺与多宝塔:也许是湖州最耐游的景点(下)

@铁山青士(笑独行)[述记]

(接上)

我最先看到的万寿禅寺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然后是鼓楼和大悲殿、放生池、地藏殿、观音殿和圆通殿,再后是伽蓝殿和财神殿、万佛殿和文殊殿、高僧墓塔群(四座)、圣泉亭和影木古井……其间我的感受是这些主体建筑除了自身的特色外,最重要的还是在分布和配合上非常讲究,据说是充分结合山形修筑的,总之是颇有一点浑然一体和巧夺天工的感觉。

其间最值得一说的是位于寺内东侧、距登多宝塔入口处不远的影木古井(上罩一座“圣泉亭”),因为在它背后有一个传说故事支撑着。井侧石壁上嵌着一个神龛,上刻“影木古井”四个字,两侧刻有一副对联,联云:“唐代观开影木,清光再构苕泉。”传说唐末如讷禅师在开山建庙时化缘求木,为峰高路陡所阻,他说服了东海龙王帮助掘井运木,结果一夜而成。

对了,得简单勾勒一下万寿禅寺的历史。道场山万寿禅寺始建于唐末,开山祖师为如讷禅师(因开山之初曾不怒自威、兵不血刃地制服了道场山群虎,故后人多称“伏虎如讷禅师”),五代时吴越王钱镠曾为之题额“吴兴正真禅院”,北宋初年改名“妙觉寺”,同期稍晚敕赐“护圣万寿禅寺”额。南宋中期成为御定“五山十刹”之一(名列“十刹”第二),元末毁于兵燹又重建,明初曾重修。清代中期朝廷开雕《龙藏》(即《清敕修大藏经》)竣工,曾受颁赐入藏一部。晚清时又毁于大火,清末再得御赐《龙藏》一部并重建,历时五十余年始恢复以往规模。而如今的万寿禅寺又是年以后花了十五年时间陆续修复的。说来万寿禅寺既是香火鼎盛,也是多灾多难。

由于意外地粗心大意,没往大雄宝殿后面走,又没有做到地毯式搜索,因此,千佛阁、藏经楼、法堂、方丈楼、祖堂什么的,还有瑶席池、东坡洗砚池以及据说位于寺内东北侧的祈年题记石刻,我都没见到。尤其是反映元末湖州路最高长官达鲁花赤登道场山为民祈求丰年情况的祈年题记石刻,据说是与影木古井并称的道场山两大古迹之一,去年10月刚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没见到有点遗憾。我查看了网友拍的照片,确实像官方介绍的那样“保存较好,字迹清晰”,书法有“遒劲有力,出入颜柳”的感觉。

还有就是天王殿正对着数十级石阶,我没有去追究石阶下是一条什么路,这就错过了传为苏轼上山之路的“东坡故道”(不知道与古道是什么关系)和千禧年重建的如讷禅师“伏虎亭”(还有伏虎岩,据说在藏经楼东侧通往山峰的半路上,距离寺院大约数百步,我也没见到)。这都是功课做得不够带来的后果,事后得知有点后悔,但同时又觉得无需自责,因为万寿禅寺的历史文化背景实在太复杂,信息量太大,仓促之间也确实难以系统吸收和完全消化。

与此同时,我突然意识到,在万寿禅寺里观览的时候我的心不够静(有点紧张又有点急躁)应该就是造成我粗心大意的罪魁祸首。由于急着去登顶和看多宝塔,实际上影木古井我还是从山顶下来之后才发现的。事后我心想,要是连影木古井也错过了,那我在万寿禅寺里磨唧了半天,就真的不知道都看了些什么了。

当时觉得“逛完”了万寿禅寺,我就从自己发现的登多宝塔入口(标识是一座正额题“般若”二字的牌楼,背额题“精进”二字)继续上山了。这就体验了第二段古道。与山脚下到盘山公路的那段古道相比,我感觉这段古道路程更长,石阶也更陡一点,明亮通透有余,幽静荒僻不足,最有特色的是接近山顶的路段间或可见上刻莲花莲蓬的青石板。半道上有一座貌似不太讲究、风格相当民间的破旧凉亭,朝向山顶的一面两根石柱上写着(而不是刻着)两句话,辞曰:坐亭吐故纳新,登顶放眼世界。“放眼世界”与“吐故纳新”不对,显然不是行家里手所为。凉亭内一侧横梁上贴着四句话,倒是说得不错,辞曰:恩必报,情必还,心必平,过必改。

在无限接近山顶处有一座看起来很新的“驻马亭”(感觉把歇脚喘气比作“驻马”并不贴切,而且也缺乏古趣),俯瞰由道场浜村向外延伸的大片区域视野很好(所以在山脚下马路边仰望多宝塔时实际上也能看到这座凉亭),凉亭朝山顶一侧可以坐躺的磐石上很随意地刻着“世外世”和“诸恶莫作”两处文字,而凉亭的左前方似乎还有一条小路(我又没有去追究所从何来)。在驻马亭歇脚喘气时我遇到了两位来自贵州的小伙子(年龄比在万寿禅寺里遇到的两位青年男子还更小一点),随便聊了几句。让我感到奇怪的是,这两位小伙子最终并没有登顶,等我从山顶下来时,他们已不知去向。

登顶时首先见到的是多宝塔边上“佛光青莲社”的牌匾,然后才是七层八面、上有塔刹的多宝塔,玲珑精致,清俊挺拔,秀巧而又不失庄重。联想到多宝塔又名文笔塔,而与徽墨、宣纸、端砚齐名的湖笔又出自湖州,感觉还真是挺契合的。据说,这多宝塔还一向与铁佛寺开凿于明代中期的汉白玉古井一起被视为象征湖州文脉的两大标志物。

多宝塔俗称道场塔,始建于北宋初年,明代中后期大修,清代中后期重修。自晚清以后因长年失修,终致塔檐全部塌毁,塔身外仅存椽子数根。如今的多宝塔系1988年重修,塔身为砖木结构,外八面内方形,每层均挑出塔檐,飞檐翘角,檐角下悬风铎,七层加铁铸塔刹通高33米,底层外壁宽1.98米。

其间,关于多宝塔的修建还有一段类似传说的故事。据湖州方志记载,唐代和北宋湖州一直没出过状元。万寿禅寺的高僧认为,湖州之所以没有魁于天下的人,是因为道场山是文笔山,低于他州,于是化缘建塔,卓然如笔。这一年是北宋熙宁六年癸丑(1073年),高僧说:再有三十年,湖州就可以出状元了。结果,就在北宋大观和政和年间的丑年,湖州先后有两位学子中了状元。而且,自那以后到明嘉靖年间,每逢丑年,湖州都有擢高第者。当然,这可能只是巧合,但却成就了多宝塔的名声。

此前我在万寿禅寺里已见到一座跟万佛殿在一起的文殊殿,没想到山顶上还另有一座,我怀疑这座文殊殿是专门用来“经营副业”的。因为在多宝塔的一侧,地上有一块指路的小木牌,上面写着“拜文殊菩萨开智慧由此进”。

置身多宝塔侧旁四望,湖城景色可尽收眼底。据说,在能见度高的晴天里向北眺望,还能隐约看见太湖。这也是道场山作为“湖州第一道场”的一大优势所在吧。我想,苏轼之所以置身道场山“爱”且“看不足”,除了包括“山气日夕佳”在内的山中寺里的好处妙处外,这应该也是一个带有决定性的关键因素(美篇上有湖州网友说,“道场山应该是湖州人的望乡山”,显然也是与登顶道场山可以俯瞰整个湖城有关的)。在我上山和登顶过程中,天空是晴朗的,但在我登顶后,又好象没有太阳了(只是天上并非乌云密布),而且我还遇到了两只乌鸦(?),在我头顶上叫着,绕着多宝塔飞了几圈,让我略略有点不自在。不过,从总体上说,这次道场山之游还是让我整个身心都感到了一种既有补益也有释放的愉悦,同时觉得像道场山这样的地方有机会还可以再去。

从山顶下来到驻马亭时,我又遇到了两位壮年男子,打招呼后得知他们是在湖州打工的外地人,我对他们中的一位说“一样,我也是外地人”,于是相视而笑。在搜罗关于道场山万寿禅寺与多宝塔的资讯时,我曾看到一位湖州网友有点遗憾地说,现在湖州人周末和节假日多数都是去仁皇山而不是来道场山了,心想可能还真是这样。从万寿禅寺下山我是走盘山公路的,到山脚下才知道,原来盘山公路入口就在道场浜村南浜,距离307路公交车站很近很近。

(2020年5月21日至23日追补)

2020年6月18日附记

2020年6月9日,因陪同四位杭州朋友闲游湖州而再次前往城南道场山(由于一二朋友攀爬古道有困难,终未登顶观览古称浮图的多宝塔),补缺补漏地观览了包括伏虎亭(寺外天王殿下“东坡故道”)、方丈楼、藏经楼、瑶席池、东坡洗砚池、甘泉亭、祈年题记石刻(寺外东北侧)、“湖笔生花”立柱雕塑(寺外盘山公路)等在内的万寿禅寺内外胜景古迹(寺外东北侧近祈年题记石刻处另有一块号称是苏轼所书的“风水宝地”刻石,明显不是苏轼所题所书也不像“老东西”)。

另,一不小心在网友虚堂智愚的新浪博客上看到了《湖州道场山之桂军抗战》一文,其首段称:道场山多宝塔左有世外斋,其地藏殿供奉着“广西军抗日阵亡在道场山将士”神位牌,超度祭奠着桂军第21集团军第七军170、172两个师在道场山阻击日军800余名官兵。灵牌前还有两幅对子:“中华儿女抗日尽忠,八百将士护法山神”,“豪气成仁血染山红,顶莲花开蒙佛超度”。

这就是说,道场山山顶多宝塔旁“地藏殿”还供奉着“广西军抗日阵亡在道场山将士”神位牌,在下5月14日独自登顶道场山时既不知此情,亦未见山顶有“世外斋”。——咳,所谓“地藏殿”是不是“文殊殿”啊?如果是,那我就见到了,只是没见开门。当时我还怀疑那座文殊殿是专门用来“经营副业”的,真是不敬!特此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