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江南公园简介图片,泉州江南公园简介

泉州黄龙大桥,北接福厦高铁泉州站站前南北大道,南接江滨南路和江南主干道,建筑总长约1.9公里(包括省道307立交),等级为城市Ⅰ级主干道,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桥宽40.6米,主桥断面为6快2慢。

设计建设理念

大桥的桥梁设计方案名为“扬帆起航”,取意泉州航海文明中的船帆作为重要的设计符号,体现了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人文内涵。鱼腹式的桥梁造型,两岸边桥身侧面对应设置桥头堡,设计成船帆样式,底部如船体般的流畅造型,整体形式极富动感,象征着城市发展的激情,由桥身扩张出观景平台,与晋江两岸的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形成层次丰富的视觉形象。通过楼梯,可与桥下的滨江公园相通。工程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主体结构按8度抗震设防,结构安全等级为I级。

黄龙溪历史

晋江东西溪在双溪口合流,双溪口以下至入海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称为金溪、黄龙溪、笋江、浯江、溜石江,站前大桥所在位置属当地黄龙溪。横跨晋江黄龙溪段的泉州火车站站前大桥命名为“黄龙大桥”,源于明代何乔远《闽书·方域志》对南安“黄龙溪”的记载。明何乔远在《闽书·方域志》中有关于黄龙溪的记载:“黄龙溪在金溪下流二里许,其云黄龙有二。其一云:归化里西平、五峰二山间,石峡夹峙,飞流下注,水湛至深,里人指为海眼。时有龙见脊影,祷雨时应。五代时有豪民吴长史昼登楼见龙,射之,龙扶起迁宅,山裂为溪,是此溪也。……岸上黄龙乡有吴氏,衣冠之族,树荔甚盛。”

新建的泉州黄龙大桥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耿精忠,祖籍辽东,生年不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其父靖南王耿继茂由广东移驻福建,在福州建王府,强征大片民房田园做为驻兵营地,且兴建别墅(今台江南公园),开辟养象、养鹤场所(今台江象园路、鹤存巷因此得名)。清康熙十年(1671年),继茂死,精忠袭爵靖南王,仍镇守福建。  精忠袭爵后,不断发展自己的藩镇势力,以封官晋爵拉拢党羽,笼络亲信;派遣心腹曾养性、白显忠、江元勋等分别接管福建延平、邵武、福宁、建宁、汀州诸府。以“复明”幌子收买民心,令官民剪辫留发,衣服巾帽悉依明制,并自铸“裕民通宝”币。又先后发布文告,要求“师之所过,不犯秋毫”、“令迁民复回故土,耕种采捕”等。精忠藩镇势力壮大后,有取代朝廷之心。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令撤藩。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反清。翌年三月,精忠策应,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扣押福建总督范承谟,派遣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兵分3路攻打浙江、江西,并请台湾郑经攻广东潮州、惠州。  精忠反叛震惊朝廷,康熙帝一面派兵进闽,下诏削精忠爵,并收禁其在京兄弟;一面劝谕精忠改过自新,剿灭郑经,仍能镇闽,精忠不予理睬。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耿军军饷匮乏,将官暴恣,士气不振;为招募兵马,扩充粮饷,“日日杂派、家家驻兵”,民声载道;且平南王、平西王和靖南王三藩之间矛盾重重,精忠又猜忌郑经,相互掣肘。在内外交困下,精忠仍孤注一掷,继续作战。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精忠失江、浙两路兵,又见郑经占领半个福建,决计降清。  同年十月,朝廷奉命大将军杰书遵诏招降精忠,杰书军至福州,精忠亲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降,请命仍留靖南王爵,从征剿灭郑经军,以功赎罪。朝廷恩准。精忠率兵挫败郑军,郑经败退台湾。接着又进军潮州,打败平南王尚可喜军队,康熙帝诏精忠驻守潮州。  精忠降后尚蓄逆谋之心,被部下告发。康熙帝虑及三藩之乱未平息,暂将奏疏扣下。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精忠请入觐,康熙帝将告发其罪行的奏疏交于司法,责成审理,精忠下狱。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彻底平息,朝廷解除后顾之忧。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康熙帝诏将精忠革爵,凌迟处死。